免费AV网站|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久久|麻豆少妇精品|娇妻乱淫|强占美艳人妻h|中文字幕第三十页|好朋友的女朋友|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亚洲国产av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人妻中文字幕,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扒开粉嫩的小缝伸舌头,朋友老婆交换,久久人妻少妇综合网,福利导航

壹生大學

壹生身份認證協議書

本項目是由壹生提供的專業性學術分享,僅面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我們將收集您是否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信息,僅用于資格認證,不會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為平臺及平臺數據的運營者和負責方,負責平臺和本專區及用戶相關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規和保護。
本協議書僅為了向您說明個人相關信息處理目的,向您單獨征求的同意,您已簽署的壹生平臺《壹生用戶服務協議》和《壹生隱私政策》,詳見鏈接:
壹生用戶服務協議: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隱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且點擊了“同意”,表明您作為壹生的注冊用戶已授權壹生平臺收集您是否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項服務。
如果您不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或不同意本說明,請勿點擊“同意”,因為本項服務僅面向醫療衛生人士,以及專業性、合規性要求等因素,您將無法使用本項服務。

同意

拒絕

同意

拒絕

知情同意書

同意

不同意并跳過

工作人員正在審核中,
請您耐心等待
確定
審核未通過
確定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確定
收集問題
{{ item.question }}
確定
壹生大學樊代明院士:現代醫學的局限性
樊代明院士:現代醫學的局限性
73729 觀看 發布時間 2018-03-18

您已通過HCP身份認證和信息審核
(
5
s)
  • 課程介紹
  • 講者介紹
  • 評價
  • 評論
  • 資料

微信截圖_20180317192314.png

人類常見病有4000種,其中90%沒有好藥物可治。占人類死因1/4的腫瘤很多都是不能治的。醫學研究突飛猛進,我們為何還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
我們老是在局部發力,對醫學本質的認識有偏差。醫學是什么?沒人知道。我們可以說醫學不是什么——醫學不是簡單的科學,不是單純的哲學,它還涉及人類學、社會學、法學等,幾乎所有與人有關的學科都可以囊括進醫學。
從歷史來看,醫學出現的時間更早。科學只是1500年前部分地球人提出的一個名詞,只是天底下千百種方法學中的一種,當然不能用一種方法學的標準來要求所有方法學,包括醫學。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物,格物致知,而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知人扶生。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尋找事物的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它的結果必須是百分之百。醫學研究的結果是在0%到100%之間尋找可能性,就是說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醫學研究的是生命,生命是什么?是物質的特殊功能,有物質才有生命,但有物質不一定有生命,人死了以后所有的物質都存在,請問死的又是什么呢?
科學是唯物主義,看到了才算,所以是物質不滅;而醫學研究的是功能,回答生死。西醫主要研究物質,叫西醫科學;中醫主要研究功能,和科學不太一樣,所以人家說中醫不科學。中醫和西醫是從不同角度研究生命,不能說西醫科學,中醫不科學,其實中醫和西醫都是醫學,但也都不等同于科學。
下面我從17個方面跟大家報告一下哪些地方不一樣。
個體與群體
科學研究的個體數據是相同的,所以1+1=2。而醫學不一樣,一個120斤的人加一個130斤的人等于250,兩個人是一樣的嗎?除了體重方面的考量,還有身高、性別、年齡等。
科學引入醫學以后變成了什么樣子呢?個體加起來算一個平均數!是不是這樣?為了要求醫學個體是一樣的,比如說做臨床試驗,一個藥品,先要拿準入標準去掉一部分,再用排除標準又去掉一部分,這樣做出來的結果是想讓大家都能用。算在一起先是平均數,實在不行叫中位數,還不行叫標準差,仍然不行叫標準物,最后還不行就叫可信度。
如果有100個心臟病的人,對其做胸外按壓,3-4個人能活,但是不按壓絕對一個不活。從3%到0%,在科學上是沒有意義的,沒有P值。也就是說,如果不救是符合科學的,但是違背倫理,如果施救符合倫理卻違背科學。
同病不同癥。同樣是感冒,甲為發熱,乙為頭痛,丙為咳嗽。既然是一種病都開一種藥就好了,其實不然,我們得根據不同的人開不同的藥。
同病不同害。同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按道理應全部根除。可HP可分CagA陽性株和陰性株,前者與胃癌相關,胃癌發生率比陰性者高2倍,應予根除。而后者在正常人為多見,而且根除后近端胃癌發生增多,所以HP感染無癥狀者不應根除。
同病不同果。同是乙肝病毒感染,按理皆應抗病毒治療。但有的可以自動清除,達到自愈;有的終身帶毒,但不發病;有的很快發病,且向肝硬化進展,甚至發生肝癌。因此,對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否抗病毒治療應區別對待。
同藥不同效。同是高血壓或心動過速,用倍他洛克治療,有人用25mg就見效,但有人用250mg卻沒效果。因此對高血壓,盡管是同一種疾病應該選用不同的藥物治療。
大家都在做循證醫學,它的主要問題是什么?一個藥品進入一個群體拿到70%的效果好不好?好啊!但其中有30%的不用這個藥品也有效,70%減去30%,只有40%有效。另外30%用了也無效。幾乎所有的藥品進入臨床試驗都是這個結果:1/3吃了有效,1/3不吃也有效,1/3吃了也沒效。不吃也有效的糊里糊涂活了,吃了也沒效的明明白白地死了。為什么不針對性用藥?因為醫生不知道對誰有效對誰沒效。
醫學的局限性給騙子帶來空間。對有效的30%來說,醫生給他們吃了藥,騙子沒給他們吃藥,都有效。對于吃了沒效的30%,醫生和騙子的作用也一樣,誰更強?騙子不給吃藥就搞定了60%的患者。
陜西有個人說什么病都可以治,有一個晚期肝癌患者,我說你怎么能騙患者,他說我什么時候騙患者了,我說晚期癌癥你能治嗎,他說你能治嗎,我說我治不了,他說我跟你一樣。
體外與體內
體外的表現常常代表著體內的結果。腫瘤細胞系并不能代表腫瘤,有的腫瘤細胞系已經在外面培養了數百代。特別是癌細胞建系時是在人為篩選條件下獲得的,即臨床患者的癌細胞能在體外培養成活并長期傳代成系者僅為20%左右,不是所有患者的癌細胞都可以建系的,這就出現了一個人為篩選問題,因為在體外不能傳代的癌癥患者患的也是癌,所以這20%的癌細胞系代表性不強,不能代表100%的患者。
在藥品試驗中,體外有效的1萬個化合物,引入動物體內有效者只占250個左右,這250個引入人體有效者僅為50個,從動物到人只有20%或10%的結果可以重復,所以要正確看待體外實驗包括動物試驗的正確性。
用科學研究藥品,現在出現了極大的問題。最近50年就沒有一個好藥出現,出現一個好藥對重要臟器的毒性就會越大。
一個腫瘤患者,吃藥能多活兩個月。拿來給我治,什么藥都不讓吃,保證多活4個月!診斷出來如果不告訴患者保證多活8個月!為什么?手術化療2個月患者就死了。
用科學方法研究藥品遇到的問題,能用醫學的方法解決嗎?什么叫醫學方法?就是科學加醫學的獨特性。

  • 第一,從沒有藥效中找療效。有藥效不一定有療效,有療效不一定是藥效所為。治療疾病不是針對一個分子,而是改變一種狀態。中醫西醫都認可治療感冒的方法,一是多喝熱水,二是發汗,喝水和發汗針對的是哪一個分子?治療感冒最有效的辦法可能是讓患者去桑拿房,多喝水。

  • 第二,從沒有藥理中找道理。有藥理就有道理嗎?有道理就是藥物所為嗎?天下道理千千萬萬,進入藥理才是道理嗎?荒唐!比如基因治療,作為科學是可以,但是拿來治病是不行的,美國花了三年時間,投入16億美金,發了很多篇論文,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基因治療進入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基因是根,人家只是為了治病,你總不能把人家的根都改了吧?

  • 第三,從老藥中找新藥。中國花了600億重大新藥創制,結果只有找到20種藥。中藥不是針對靶點改變腸道病菌達到目的,而是改變環境。把健康人的糞便放到患者的腸道,93%有效。糞便肯定會成為重要的藥源,小便更好,因為它是血液的組成部分。

外環境與內環境
地球在變化,人要進化,適應環境。但近年變化太快,地震、海嘯、禽流感一個比一個厲害,這種變化給人體已經帶來極大的挑戰,有些局部地區已有1/5的育齡婦女生不出來孩子。
人體內環境的調節及其對環境的適應與單細胞生物不一樣,單細胞生物就是一個細胞的分子變化,比較簡單,調節不了就死亡。人體是由大量細胞共同組成的,每一種或每一類細胞通過發育分化,形成了獨特的功能,各種獨特的功能共同組合完成整體的生命功能。有的細胞增強叫進化,有的細胞減弱叫做退化,進化退化共同適應地球的變化。
在身體適應大自然的過程中,人類有一個偉大的朋友,就是Micro—Biota(微生物群),包括腸道細菌、皮膚細菌和肺部細菌。100個基因,它們占99個,我們人類只占1個,我們經常說細菌寄生在我們人體中,細菌或許會說我們寄生在它們之中。人得了病,細菌不一定病,但細菌得病人必然得病。
結構與功能
科學結構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果打不開,要么是鑰匙錯了,要么是鎖錯了。而對于醫學來講,沒有功能,結構就是沒有意義的。
同分異構,就是有主構就有α、β、γ等一長串亞結構。在體外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體內是一把鎖需要好多把鑰匙來開。
同構異功,一種結構同時具有多種功能,這取決于所處的環境條件和體內需要。比如糖皮質激素既有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調節糖脂代謝和水鹽平衡等多種作用。
同功異構,一種功能可由不同結構來實現,如升高血糖,相對應的激素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等。具體由誰執行,或由哪幾個來執行,取決于當時的環境條件和體內需要。
局部與整體
多個局部加起來就是一個整體,這是物理學的說法,醫學是多個局部加在一起不等于人體,因為有生命的整體才叫人體,否則只能叫尸體。
醫學分科越來越細,帶來的惡果是,不僅患者去醫院找不到合適的醫生,醫生自己病了也找不到合適的醫生,再這樣發展會出現什么結果?
比如,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王寧利寫了一本書,叫《整合眼科學》,我是主審。我為什么能主審?告訴大家,眼科疾病只有15%是眼科引起的,眼科醫生只會治眼病,也就是說15%在治100%的病。事實上,全身很多部分都能引發眼睛的疾病,比如心率失常、肝臟病等。
微觀與宏觀
科學導向微觀與宏觀,想找到生命的本質和疾病的本身。但是最近百年來的腫瘤研究,開始用整體,然后找分子,游離在分子中間,發表了大量的論文,花了大量的錢,查了大量的基因,但是腫瘤原裝未動,有的發病率還高了,為什么?就是因為游離在分子之間。
腫瘤是細胞病,有腫瘤一定是有腫瘤細胞,但分子絕對不是這樣。關于胃癌的分子有這么多。如果有一個最重要的,其他就可以不要了嗎?
我不是反對SCI研究,本人在國外發表570多篇論文。我自問一下,這么多東西哪一個是管用的?我當醫生當到了63歲,原來覺得什么病都能治,而現在,什么病都治不了。這就是現狀。
所以,我寫了一首詩:分子復分子,分子何其多,哪個更管用,誰也不好說。
國內外已發現眾多胃癌相關分子,就相當于一個人很多根須,根負責樹的生長,如果把所有的根都切了,腫瘤當然不再生長了,而人也死了。
靜態與動態
科學是靜態,醫學是動態。上世紀感染性疾病高發,現在是腫瘤高峰。
患者經常說,你能把我治好嗎?你能治,我砸鍋賣鐵治,治不了就告訴我,我就回家,省得浪費錢。我們的回答是,如果不出現某種情況你就活了,如果出現什么情況,你就死了。細想一下,其實雙方都是對的,患者是用科學態度去問科學問題,醫生是用醫學態度回答醫學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科學是對的,但對醫學來說,不全。檢驗實踐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時間,時間是檢驗標準的標準之一。一個患者來醫院用抗生素治好了,三個月后還是這個患者來醫院還是用抗生素,有可能就死了。
必然性與偶然性
科學要求必然性,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分明。醫學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病因千奇百怪,病態千形萬狀,病征千變萬化,治病千方百計。我們老是出現意外,而科學沒有意外。不該發生的發生了,醫學叫意外。最高水平的醫生就是能夠處理例外和意外的醫生。
生理與心理
科學講究生理,醫學講究心理。一位科學家,研究性心理,我說你研究不出來,一個性活動有多少心理啊,涉及到多少分子。我說研究蒼蠅比較簡單,蒼蠅的性分子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會發生行為。兩個蒼蠅在眾目睽睽中,想干啥就干啥。而兩個人,隔音不好都會影響兩個人的重大決策。
客觀與主觀
科學研究客觀,醫學研究主觀,主動觀察,主動認識問題。
腫瘤可以自己好,有的活十年、二十年沒問題,有一個老太太十幾年前得了乳腺癌,我說你回家吃好的,昨天又來了,我說你是誰,就是十幾年前治好的那個乳腺癌患者。
當然也有人過于主觀,有一個院士,癌變轉移30%,治療之后一切沒問題。他回去第3天就給我打電話,說隨訪還剩362天,你覺得我應該注意什么。又過了十天,打電話說還有355天,你覺得我的病因是什么。我說老兄你這樣不行啊,會想出一個癌的。
大家不相信?告訴你右腳大拇指有個癌變,你注意下,天天注意,三個月之后保證長出來幾個東西。這就是神經高度集中導致的增生。
數據與事實
科學講究數據,醫學講究事實,事實是若干數據綜合得出的結果,一個數據代表不了事實。比如說我們研究數據,一個事物有正面和反面,光說正面就是片面,正面多了就變成了事實。
中國CDC研究700萬例的數據,最后被廣州婦幼保健院用70例給否了。所以說,數據要看是從什么地方取得的。一個人有成千上萬的細胞,一個細胞有成千上萬的分子,一天有成千上萬秒在不斷發生變化,三個數乘起來最后除以1,結果是無窮大。
我做了一首詩:數據復數據,數據何其多,哪個更真實,誰也不好說。
證據與經驗
科學講究證據,醫學靠的是經驗,經驗大于數據。
公安局講究用證據破案,錯了!更厲害是老公安的經驗。他一進來說有兩個小偷,咋看出來的?他說小偷看人不一樣,世界上有兩種人這么看,一種是小偷,一種是偷偷愛上你了。
證據能說明經驗嗎?醫生的經驗是一輩子的。年輕人要想當好醫生,一定要跟自己的老師摸爬滾打,當院長的一定要這樣要求學生。循證醫學求證據,但不能說是經驗。
科學與倫理
科學什么都可以做,醫學不是這樣,要受到倫理的要求,講人道主義。科學家是革命的人道主義,保護自己,殺傷別人,把別人命都革了,細菌戰就是這樣的。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家是有國籍的,醫學是沒有國界的,醫學家也應該沒有國界。
理論與實踐
科學講究理論,醫學講究實踐。一個實踐包括若干個理論,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實大量的實踐不一定有理論指導,哪有一個理論只指揮一個實踐呢?
科學家講究只承認第一,不承認第二,科學不準抄襲,而醫學主要靠模仿。怎么模仿?做手術不是模仿嗎?醫學可能會承認第20,雖然沒有創新,但是治療疾病就是創新。
比如我是消化科專業,20個先進技術我掌握了19個,我能保證死亡率不超過3%,有人是0.3%,也有人是8%,而如果按照科學家的標準要求醫生,只承認第一,將來或許就沒有醫生了。
科學的研究結果要馬上出結論,無論結論重不重要;醫學的研究結果出結論主要看結局,如果結局不好,就是一片浮云。
用人文打開科學之門
要說醫學不是科學,對不起我沒這么說過。如果說醫學就是科學,我也不同意。醫學不屬于科學范疇,但是醫學比科學還要重要。
五四運動以后,我們把“賽先生”引進來,當成了精神帽子,什么東西往里面一戴就成了至高無上,絕對正確,順理成章。一切正確的就是科學,不正確的就不是科學。
科學引入以后,我們就用科學的格式刷來刷醫學,用科學的原理解釋醫學,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醫學,用科學的標準要求醫學,用科學的規律傳承醫學,通過格式刷刷掉的是人的本性和特性,只剩下醫學的科學主義和科學化的醫學。
諾貝爾獎獲得者費因曼說:“科學這把鑰匙既可以開啟天堂之門,也可以開啟地獄之門,究竟打開哪扇門?有待人文的引領。”

  • 第一,用科學理論幫扶醫學,但不能用之誤解醫學,包括轉化醫學。大量的科學數據能進行臨床應用嗎,盡管提出了很多年,可收效緩慢。

  • 第二,用科學方法研究醫學,但不能用之束縛醫學。

  • 第三,用科學數據助診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醫生。

現在“互聯網+”很熱,患者來了,對著計算機看看就完了,沒那么簡單!世界上什么東西都可以在網上買,就是治療疾病不能。“互聯網+醫學服務”是可以的,“互聯網+醫學行為”絕對錯。來了一個人你幫他掛掛號、讀讀片,弄點知識傳播是可以的。來了5個患者在我面前,我還不知道哪一個是哪一個,直接對著電腦診治,不出事才怪呢!
第四,用科學共識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概全。
指南是準入標準,指南年年在變,已經變了十幾版了。為什么?第一版死那么多人誰負責?集體犯罪嗎?用科學的思維來做醫學要出很大的問題。
還有,中國的指南10%是中國的數據,90%抄國外,不出事才怪!比如腫瘤,有一千個腫瘤患者,有一千種抗癌藥,每一種從科學上講都是有效的,不可能一個人吃一千種藥,也不可能一種藥治千百個患者吧。
大力提倡整合醫學
科學,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理。醫學是縱觀人類之盛,細尋治病之策。兩個是兩列不同的列車,最終是要為人類利益服務。但由于車型不一樣,軌道不一樣,要各走各的路,在某些地方上可以會合,但是馬上要回到自己的鐵軌上,否則就要撞車和翻車。
科學和醫學相當于降落傘和跳傘的關系,降落傘是科學,打開越大越好,但是怎么實現平安著陸呢?一定要抓住合適的點,否則全部抓住或者只抓住一點都會摔死。降落傘的十幾根繩子就是我講的十幾種關系,如果你搞一根繩子那叫科學,如果你搞十幾根那叫醫學,醫學比科學復雜到什么程度!
整合醫學,就是要把數據和證據變成事實,要把認識和共識變成經驗,在事實和經驗的層次反復實踐就叫整合醫學。
科學來源于自然哲學,科學進入醫學后推動了醫學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產生了畸變,要回歸本原,再來一次革命。我之所以做這個報告,第一是提倡整合醫學,第二是想讓國人知道醫學比科學難,應該讓所有的科學來支撐大衛生。

購買課程
價格:¥0元